目前,世界上有大約 3000 多個避免雙重徵稅的協定,其絕大多 數都包括情報交換條款。但是,它們沒有賦予稅務機關實際征管能力 的“利齒”,這些情報交換是依申請進行的(非自動),並且需要提供涉稅的證明材料;因此在實踐中,其作用非常有限。
但是,中國最近簽署的《多邊自動情報交換協議》將會是主動進行的、無需提供具體涉稅理由的情報交換。這是國際稅務歷史上的一次變革,是在 G20 推動、OECD 主導下建立起來的新的國際稅務秩序。其將賦予參與國家的稅務機關與跨境逃避稅鬥爭以“利齒”。“打蛇要打七寸”,金融機構就是國際稅務情報交換中的“七寸”。這是OECD 借鑒了美國境外帳戶法案(FATCA)從金融機構抓起的智慧。
截至 2016 年 12 月 21 日,已經有 97 個國家和地區承諾執行多邊自動情報交換,未進行情報交換的只有19 個國家,而蘇里南則是19個國家的其中之一,已成為真正的免稅天堂。
那麼未簽署的國家,國際條約對未經簽署此協議的國家或地區沒有強制約束力,不受條約的約束。簡而言之,未簽署任何關於此協議的國家不受資訊交換的影響。
2017 年 9 月,中國個人及其控制的公司在下列 56 個國家和地區開設的銀行帳戶資訊(截至到 2016 年底的資訊)將會主動呈報於中國稅務機關(重點國家和地區用中文標出):
Anguilla、Argentina、Barbados (巴巴多斯)、Belgium (比利時)、Bermuda (百慕大)、British Virgin Islands (英屬維爾京群島)、Bulgaria、Cayman Islands (開曼群島)、Colombia、Croatia、Curacao、
Cyprus (賽普勒斯)、Czech Republic、Denmark、Dominica (多米尼克)、Estonia、Faroe Islands、Finland、France、Germany、Gibraltar、Greece、Greenland、Guernsey (根西)、Hungary、Iceland、India、Ireland、Isle of Man (馬恩島)、Italy (義大利)、Jersey (澤西)、Korea、Latvia、Liechtenstein (列支敦士登)、Lithuania、Luxembourg (盧森堡)、Malta (馬爾他)、Mauritius (毛里求斯)、Mexico、Montserrat、Netherlands (荷蘭)、Niue、Norway、Poland、Portugal、Romania、San Marino (聖馬力諾)、Seychelles (塞舌耳)、Slovak Republic、Slovenia、South Africa、Spain, Sweden、Trinidad and Tobago、Turks and Caicos Islands、United Kingdom (英國)
2018 年 9 月,中國個人及其控制的公司在下列 40 個國家和地區開設的銀行帳戶資訊(截至到 2017 年底的資訊)將會主動呈報於中國稅務機關(重點國家和地區用中文標出):
Albania、Andorra、Antigua and Barbuda、Aruba、Australia (澳大利亞)、Austria、The Bahamas (巴哈馬)、Belize, Brazil、Brunei Darussalam、Canada (加拿大), Chile, Cook Islands (庫克群島), Costa Rica, Ghana, Grenada, Hong Kong (香港地區)、Indonesia (印尼)、Israel, Japan (日本)、Kuwait、Marshall Islands、Macao (澳門)、Malaysia (馬來西亞)、Monaco (摩納哥)、New Zealand (新西蘭)、Panama、Qatar、Russia、Saint Kitts and Nevis (聖基茨與尼維斯)、Samoa (薩摩亞)、Saint Lucia、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Saudi Arabia、Singapore (新加坡)、Sint Maarten、Switzerland (瑞士)、Turkey、United Arab Emirates (阿聯酋)、Uruguay與美國的情報交換,為中美已經原則性簽署的 FATCA (美國境外帳戶法案) 協議所涵蓋。
1.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和地點可以交換但不是必須;
2.稅務居民所在地;
3.帳號;
4.稅務登記號碼(TIN);
5.年末帳戶餘額和價值;
6.利息,股息;
7.買賣金融資產的收益;
8.帳戶所在的金融機構的名稱。
情報交換有無門檻、漏洞?
對於已有的個人帳戶,沒有門檻;即無論金額多少,均在情報交換的範圍。對於已有的公司客戶,金額在 25 萬美元以下的可以不在情報交換的範圍之內。對於新開設的個人或者公司帳戶,無論金額大小均需進行情報交換。
因此,所有持有中國護照的個人在境外開設的帳戶資訊都有可能被情報交換所涵蓋、而主動提交到中國稅務機關。而在與中國未簽署的境外開設帳戶資訊則不需要,所以說,持蘇里南護照經商是真正的免稅天堂,開啟一種新生活。
蘇里南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Suriname,荷文:Republiek Suriname),位於南美洲北部。面積 163820 平方公里(包括同圭亞那有爭議的 1.7 萬平方公里)。東鄰法屬圭亞那,南界巴西,西連圭亞那,北瀕大西洋。屬熱帶雨林氣候。北部為海岸低地,南部丘陵多山,最高海拔 1280 米(朱麗安娜峰) 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國名源於當地原住民蘇里南人。首都帕拉馬里博(Paramaribo)是一位於蘇里南河河口的商港。蘇里南原為美洲印第安人居住地。
人口:49.3萬(2007年)。其中印度斯坦人占35%,克裏奧爾人占32%,印尼人占 15%,叢林黑人占 10%,印第安人占 3%,華人占 3%,其他人種占 2%。另有約 18 萬蘇里南人旅居荷蘭。荷蘭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蘇里南語。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居民的 40%信奉基督教,33%信奉印度教,20%信奉伊斯蘭教。
首都:帕拉馬里博(Paramaribo),人口 24.29 萬。
帕拉馬里博市是蘇里南共和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主要貿易港口。位於南美洲大陸北端,北緯 5 度 49 分,西經 55 度 10 分,東鄰蘇里南河,北瀕大西洋 23 公里,面積 16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3.6米,人口 24 萬左右,占全國總人口的 60%。蘇國際機場位於市區南部約 46 公里處。 帕拉馬里博來源於最早印度村名(PARMARBO)1613年,荷蘭人到達蘇里南的印第安村落 Paramaribo,在附近建立貿易公司,成為帕市的最初起源。1630 年英國在此建立殖民據點,1667年被荷蘭侵佔。1816--1975 年,帕市為荷屬圭亞那首府。1975 年蘇獨立後帕市成為蘇首都。在殖民時代,印度人、印尼人、中國人、非洲人先後作為勞工來到這片土地。近幾年,許多巴西、圭亞那、海地移民湧入。由於人種混雜、膚色各異,該城素有小聯合國之稱。漫步帕市街頭,到處能看到中國字招牌,目前該市大約有兩萬中國人,中餐館十幾家,中國小超市、金店遍佈全城。帕市主要工業有小型輕工業,木材加工業和食品工業。周圍農產品有稻米、甘蔗、咖啡、可哥、煙草、水果等。出口鋁礬土,大米,硬木等。帕市的古建築物大多是木制結構,位於市中心的黃色格調教堂是南美洲最大的天主教堂,已有200 年的歷史,目前因年久失修已關閉。教堂所在的街道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帕市至今完好保留了荷蘭殖民者當年修建的街道及航運系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委員會”於2002年 6 月決定,將帕市部分市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行政區劃:
全國劃為一市即帕拉馬里博市和九省:瓦尼卡、尼克裏、薩拉馬卡、科摩維納、馬羅維納、巴拉、勃洛克彭都、西帕裏維尼、科羅尼。
氣候: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 23-270C,年降雨量在 2000 毫米以上。每年 2 月初-4 月底為小旱季,氣溫最低,平均為 22oC,是黃金 季節;4 月底–8 月中為大雨季;8 月中–12 月初為大旱季;12 月初–2 月初為小雨季。蘇里南位於颶風區以外,無任何自然災害。
早在西元前 3000 年時,蘇里南地區就已開始有人類的蹤跡,在居住此地區的原住民裏,最大的族群當屬濱海遊牧民族阿拉瓦克人(Arawaks),以及稍後才進入此地區的征服者、航海民族的加勒比人(Caribs)。除了這兩支主要的民族之外,在內地的熱帶雨林內尚有更多小型的部族。直到 1650 年時,開始有了第一批的歐洲人來到此地——由當時的巴巴多斯總督魏勒比爵士(Lord Willoughby)所率領的英國移民在蘇里南建立了第一個歐洲殖民地。但過沒多久英國殖民地就遭到亞伯拉罕·克裏京生(Abraham Crijnsen)所率領的荷蘭殖民部隊攻擊,這場紛爭一直到 1667 年時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年-1667 年)結束才獲得初步的解決,在當年英國與荷蘭簽署了布列達條約(Treaty of Breda),荷蘭以他們在曼哈頓島所建立的要塞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Nieuw Amsterdam,也就是今日紐約市的前身)與英國交換蘇里南,並且正式改名為荷屬圭亞那。
透過荷屬圭亞那與加勒比海地區的其他幾個殖民島嶼,荷蘭王國壟斷了當時世界主要的蘭姆酒生產事業,歐洲人從非洲引進大量的奴隸至此地區勞動,而成為日後非裔南美人口的起源。1799 年時,趁著荷蘭被拿破崙所領導的法國併吞這機會,英國人重新獲得蘇里南的統治權,但在 1816 年拿破崙帝國瓦解之後又將該地歸還給荷蘭。雖然英國曾在他們短暫統治蘇里南的期間解放了黑奴,但是重回荷蘭統治的蘇里南,要到 1863 年以後才正式宣佈奴隸制度的廢除,使得荷蘭成為最晚放棄奴隸制度的歐洲殖民國家。為了取代解放黑奴之後所損失的勞動人口,荷蘭自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天的印尼)引進了勞工,其中除了占極大比例的印度裔族群外,也有一部份是華人,而在 1873年到 1916 年之間,也有許多印度勞工透過荷蘭的安排,移民到蘇里南地區從事勞動。這些外來人口在今日的蘇里南人口組成中占了不小的比例,其中興都人(Hindustani,也就是北印度裔的印尼移民)占了 37%,爪哇人 15%,馬盧人(Maroons,其祖先是逃亡到南美內地的黑人奴隸)10%,華人占 2%,比真正的白人移民後代 1%的比例還高。進入 20 世紀以後,蘇里南從原本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轉變為礦業生產國,今日的蘇里南是全世界最大的鋁樊土(Bauxite)輸出國,而鋁樊土是煉鋁最重要的原料。除了鋁樊土外,蘇里南也是橡膠與金礦等重要工業資源的生產國。
蘇里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聯合國的決議輔導之下於 1954年時被荷蘭規劃為一個海外自治省。而從 1973 年起,當地的自治政府開始與荷蘭展開溝通談判,並於 1975 年 11 月 25 日正式獨立。獨立後的蘇里南一直處於政治不穩定的局勢,因此很多蘇里南人在這段期間選擇逃回荷蘭本土。1980 年,一個由 16 位年輕軍事將領組成的軍政府推翻了原本的政權,由於政變時軍政府打出了掃除貪污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訴求,建立了社會主義共和國政體。軍事執政初期蘇里南政府還大致獲得人民的信賴與當初殖民母國荷蘭政府的良好關係與經濟援助,但在 1982 年 12 月 8 日一場稱為十二月屠殺(荷文:Decembermoorden)的事件中,多達 15 位的政治反對領袖遭到執政政府的暗殺,此事件讓荷蘭當局非常不滿而斷絕了對蘇里南的經濟援助。在歷經了幾年由德西·鮑特瑟(Desi Bouterse)主導的軍政之後,1987 年時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之下,蘇里南的軍政府被迫重新啟動民主投票的機制,但投票後成立的民主政府,又在短短兩年後,於 1989年時遭推翻恢復軍政。在 1991 年的大選之後,蘇里南才終於慢慢的進入民主政治的運作,但過多不同族裔分據各方的政局,仍然有動盪不穩定的隱憂。
政治:2005 年 5 月 25 日,蘇里南舉行全國大選。由於沒有任何一個黨派超過議會席位的半數,由“民主和發展新陣線”和“A 聯盟”兩大政黨聯盟共 8 個黨派組成聯合政府。
憲法:1987 年國民議會通過新憲法草案並生效。憲法規定:立法權由國民議會和總統共同行使,議會經由全民選舉產生。總統和副總統由議會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選舉產生,如果未達三分之二,將由議會和地方委員會共同組成的人民大會選舉產生。總統行使行政權,任命內閣,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國務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政府由總統、副總統及各部部長組成,政府部長不是國民議會的議員,副總統兼任總理,領導內閣,對總統負責;國務委員會監督政府執行國民議會的決定,成員由總統和工會、企業、立法機構及軍方等主要政治力量的代表組成,有權否決它認為違背憲法的法案,最終否決權在總統手中。法院的司法獨立,不受任何方式的干涉。
議會:國民議會為一院制,設 51 個席位,任期 5 年。2005 年 7 月,保羅·索摩哈爾喬(Paul SOMOHARDJO) 當選為議長。司法機構:設最高法院和檢察院。法院法官任職終身制。另有 3 個地 方法院。最高法院院長:範尼斯旺德(John von NIESEWAND),總檢察長彭瓦西(Soebhaschaudre PUNWASI)
經濟:蘇里南自然資源豐富,但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經濟發展不平衡。國民經濟主要依靠鋁礦業、加工製造業和農業。近年來,蘇經濟發展受挫,匯率不穩,政府推行的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革進展緩慢。2004年蘇政府發行新的貨幣蘇元,取代蘇盾,以抑制通貨膨脹。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蘇鋁礦、石油、旅遊和農漁業等產業造成不同程度影響,但因蘇經濟規模較小,危機尚未對蘇經濟基礎造成直接大衝擊,蘇經濟狀況總體穩定。
近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28.46 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773 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6%。
貨幣名稱:蘇里南元。
匯率:1 美元=2.75 蘇元
通貨膨脹率:9.4%。
失業率:8.00%(2006 年)。
資源:礦產主要有鋁土礦,1998 年底探明蘊藏量約為 5.8 億噸。其他礦產有石油、鐵、錳、銅、鎳、鉑、黃金等。2007 年黃金產量約為 2.24 萬公斤。近年來在近海發現石油。2005 年原油產量為 440 萬桶,日產油能力達到 12000 桶。2006 年前 3 季度,原油產量同比增長 8.5%。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面積占全國面積的 95%。1998 年 6 月,蘇宣佈將 160 萬公頃(相當於國土的 10%)的原始雨林變為國家保護區。
工業:以鋁土的開採和加工為主,此外還有糧食加工、香煙、飲料、化工產品的生產等。鋁礦業是最重要的生產部門,蘇為世界第九重要的鋁礬土生產國。2006 年,鋁礬土產量為 492.42 萬噸,前 3 個季度鋁出口量為 161.6 萬噸。2007 年,鋁礬土產量 537.6 萬噸,鋁產量218.07 萬噸。
農林漁業: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 0.36%。2006 年農林漁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4.7%。稻米、水果、蔬菜為主要農作物,此外還有甘蔗、棕櫚、咖啡、可哥等。總體上,蘇為糧食淨出口國。稻米播種面積占可耕地面積的近一半,43%的稻米出口,占出口總值 8%。2006年,蘇國有香蕉生產公司 SBBS 完成私有化。2007 年香蕉產量 7.46萬噸。稻米、香蕉主要出口歐盟。捕蝦業也是重要的創匯業,但由於過度捕撈和高油價,2006 年蝦的捕撈量下降了約 30%,全年魚蝦出口額為 8520 萬美元。2006 年 2 月,歐盟禁止從蘇里南進口熏魚和養殖蝦,但熏魚仍創匯 160 萬英鎊,海蝦出口未受影響。2007 年農作物
出口額:魚蝦 9900 萬美元,稻米 1800 萬美元,原木 150 萬美元。
旅遊業:旅遊業不發達。2002 年旅遊業創匯 300 萬美元。2007 年 1至 5 月,遊客數量為 70935 人,同比增長 22.3%。
交通運輸:以公路和水運為主。 鐵路:總長 225 公里,用來運輸木材和鋁礬土。無公用客運鐵路。 公路、橋樑:總長 8837 公里(2005年)。1999 年 7 月竣工的哥本南大橋將首都帕拉馬里博和西部尼克裏地區連結起來。2000 年 5 月竣工的蘇里南河大橋將首都和東部地區連結起來。2008 年蘇計畫開工 950 公里公路修築。 水運:可航行的河流總長約 1500 公里。首都帕拉馬里博為主要港口。蘇有 1 小型商業船隊,至 2002 年底註冊船隻 12 艘。2002 年裝貨 230.6 萬噸,卸貨 121.2 萬噸。輪渡可通往圭亞那和法屬圭亞那。空運:有 1 個國際機場,有 4 條國際航線。其他機場及簡易機場只能供小型短距離起落飛機使用。2007 年蘇財政收入為 19 億蘇元,支出為 17.9 億蘇元, 財政盈餘 1.1 億蘇元,外債 1.61 億美元,外匯儲備 4.01 億美元。
對外貿易:經濟對外貿的依賴很深。主要出口產品為氧化鋁,其次為黃金、原油、魚蝦等。主要進口產品為機械和交通設備、工業製成品、燃料和生活用品等。 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挪威、歐盟、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中國等。2007 年對主要出口目的地國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比重分別為:加拿大(24.5%),歐盟(21.3%),挪威(19.5%),美國(8.5%);從主要進口國進口額占總進口額比重分別為:歐盟(29.4%),美國(27.3%),特多(14.4%),中國(5.9%)。
人民生活:有現代化的醫療設施,近年醫療衛生系統人才流失極為嚴重。2001 年研究資料表明,1970 年至 1998 年間培訓的護士已有 82%現在國外工作。全國共有病床 1265 張,每 10 萬人有醫生 50 人。人均壽命男性 64.2 歲,女性 70.7 歲,出生死亡率為 25‰。
旅遊
澤蘭迪亞堡(Fort Zeelandia)
澤蘭迪亞堡位於帕拉馬里博市獨立廣場南面,靠近蘇里南河。澤堡起源於 17 世紀中期,當時法國殖民者在蘇里南河邊圈出一塊地用於儲藏物品,後英國殖民者重建此地,並起名為威洛比堡(Fort Willoughby)。1665 年至 1667 年第二次荷英戰爭期間,來自荷蘭澤蘭省(Zeeland)的殖民者佔領此地,並改名為澤蘭迪亞堡。1872 年該堡被改建為監獄。1972 年成為博物館。現該堡作為蘇里南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系蘇著名的旅遊景點。在澤堡入口上方刻著的“1667”數字具有特殊的意義:英荷戰爭在這一年結束,英國用蘇里南這塊殖民地換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也就是今天的紐約(NewYork)。
蘇里南外交部大樓
蘇里南外交部大樓位於蘇總統府西北方,樓高近 17 米,連閣樓共 4 層,總面積 3350 平方米(其中 1050 平方米為停車場)。
1996 年,原蘇外交部樓毀於火災中。1999 年底中蘇簽訂中國援建蘇外交部樓協定。2004 年,中國威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與蘇方簽訂建造合同。2006 年 6 月,外交部樓完工並交付蘇方使用。
蘇里南木質教堂(St Peter and Paul Cathedral)
蘇里南木質教堂位於蘇市中心,緊鄰蘇國民銀行。該教堂建於1883 年至 1885 年,據稱為美洲最大的木質教堂。
2002 年 7 月,該教堂及附近的木質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棕櫚公園
棕櫚公園位於蘇里南總統府後,原是總統府花園的一部分,20世紀開始向遊人開放。
棕櫚公園內種植了大量的棕櫚樹,現已成為帕拉馬里博市民眾休閒或組織大型活動的主要地點。
總統府
蘇里南總統府位於蘇獨立廣場的東北方,是蘇總統舉行各類大型活動的主要場所。
總統府主體白色建築建於 18 世紀,其他部分後來陸續增加。大型慶祝活動的閱兵儀式常在總統府前的馬路舉行。
獨立廣場
蘇里南獨立廣場位於帕拉馬里博市老城中心,周圍被總統府、議會、外交部樓、財政部等重要建築環繞。廣場中央是大片草地,西南角豎立著在蘇設有外交機構國家國旗。蘇議會樓旁矗立著二戰紀念碑。
教育
基本延用荷蘭的教育體制,對 6~12 歲兒童實行義務教育,大中小學都是免費教育。全國有 1 所大學(蘇里南大學)。官方估計成人文盲率為 14%。小學入學率 96.4%。蘇第 7 次人口普查顯示,蘇 6 歲以上人群中 74.1%的人具備讀寫能力。
新聞出版
有 4 份主要報紙。其中《真理時報》,發行量 8000 份;《西方晚報》,發行量 1.5~1.8 萬份。
蘇里南通訊社:同西方、拉美、加勒比各大通訊社有業務聯繫,每天出版荷文、英文新聞稿。
有 12 家廣播電臺。主要有:蘇里南廣播基金會:創建於 1965 年,由政府經營,用荷蘭語和當地語言播音;蘇里南國際廣播電臺:創建於 1984 年,由政府經營,用荷蘭語、英語和蘇里南語播音,每週兩次;K.B.C.電臺:創建於 1985 年,用當地語言和英語廣播;帕拉馬里博電臺:創建於 1957 年,用當地語言、英語和西班牙語廣播;鼓聲電臺:創建於 1958 年,用荷蘭語、當地語廣播。
蘇里南電視臺:建於 1965 年,由政府經營,用當地語言、荷蘭語和英語廣播。阿波尼電視臺:1985 年建立,由政府經營,用荷蘭語、英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及當地語言廣播。
軍事
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民族自決和不干涉內政等原則;重視發展同鄰國圭亞那、巴西和法屬圭亞那的關係;保持與
美國、荷蘭以及其他歐盟國家的務實關係;促進地區一體化,加強同
南美大陸特別是亞馬孫條約國家間的合作;近年來,努力開拓同日本、
中國、印尼、馬來西亞和韓國等亞太國家的關係。蘇是加勒比共同體、
加勒比開發銀行、伊斯蘭會議組織和美洲開發銀行成員。與約 100 個
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1976 年 5 月 28 日兩國建交。1977 年 5 月 12 日中國在蘇里南設大使館。1998 年 1 月蘇在華設大使館。 近年來,中蘇雙邊關係繼續發展。中國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委員及多位部長等曾訪蘇。蘇總統、副總統、議長、副議長、外長、國防部長、財政部長等曾訪華。2007 年以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全國人大外事委副主任委員吉佩定、中聯部工作小組訪蘇; 蘇副總統薩灸、議長索摩哈爾喬、副議長阿蘭迪、執政聯盟幹部考察團及多位政府部長等分別訪華
蘇裏南護照:免簽或落地簽全球八十多個國家。
蘇裏南護照優勢一:投資資金少,入籍時間快
蘇裏南捐增入籍,只需每人投資十多萬美元捐獻即可獲得申請資格。
蘇裏南護照優勢二:資料簡單,無需資產證明
申請人只需要出生公證,無犯罪公證等資料,無需資產證明,語言及
學歷要求,條件寬鬆,人人都可以辦理。
蘇裏南護照優勢三:合法避稅,海內外投資更便利
客戶海外投資公司,註冊離岸公司,合理避稅。
申請程式:
1、申請人與我司面談, 合格即簽署合約,我司協助辦理。
2、協助客戶準備中文、荷蘭文出生公證,無犯罪公證等檔。
3、資料提交蘇裏南政府機構,並預約申請永居身份證。
4、審批通過後,客戶可以或者不必飛往蘇裏南當地領取身份證和護照,以郵寄的方式取得護照,在登陸蘇裏南宣誓入籍。
5、如需配偶或子女隨同入籍,另收 5 萬美元/人。